影视资料馆 > 日本片 > 内容


 

 收藏本站


攻壳机动队 (Ghost in the Shell)


影视资料馆 cncncn.com--电影电视剧剧情介绍及BT下载



主要演员:
明星写真
导演: 押井守
地区/片长:日本/82
影视剧照

在线播放 攻壳机动队


简介:

2029年,人类完全依赖电脑科技,资讯网路遍及全市,也衍生了各种电脑犯罪。在公安九组生化人草剃素子少校领军下,成立了一支专事扫荡电脑及灵魂犯罪的特殊部队。他们就叫做「攻壳机动队」....由于mm(michine)神经端子的发明,植入人体后可与电脑、他人和机械身体的系统连线或加以控制,使机械人成为具有人工智能的生化人,因此产生了新型态的电脑犯罪hacker。「傀儡王」便是一个令人畏惧的天才hacker,一日,侵入生化人装配厂网路,自行装配一具机器人逃逸,不幸在车祸后被带回公安九组,侦讯中却遭到六组的阻挠,政治疑云密布,「傀儡王」并藉机器人要求政府庇护,传闻中外交部的2501计画内幕终于曝光,政府为阻止机密外泄,展开全面追捕、狙杀「傀儡王」!
                     从“攻壳机动队”谈起
──由“攻壳机动队”的角度来重新检视“机器人[注一]/人”间的那条界线
◎ AITNOG著(台湾)
 我有时候会想啊:“或许我自己已经死了,现在的我只是义体及电脑所构成的模拟人格……”             ──草?素子

  “科幻”与“科学”之间的关系无疑是动态、吊诡、而有趣的。
  “科幻”正如一位永不餍足的的画家,终日在一幅被称为“科学”的画布上不断地试图描绘出尚未到来的“科学”。但正当一幅作品正逐渐以清晰的样貌呈现在我们眼前的时候,“科幻”却也早已开始在这同一张画布上展开另一幅创作,以另一次新的描摩模糊了原先存在的所有线条。在旁观者的眼里看来,“科学”这幅作品总是在将要被完成的前一刹那被“科幻”模糊了所有原本应该清晰的笔触与界线,而被迫转变成另一幅更为复杂与不确定的作品。
  正如“科幻”这位薛西弗斯[注二]的永不餍足,而“科学”这幅作品上所有的线条也总不断地被加以质疑与修正,无休无止地……
  “机器人?人”间的辩证关系就是一个非常典型的例子。
  在 ASIMOV[注三]的脑海里,“机器人”的定义一向是清楚的,相对地“人”的定义也一样是清楚的;所以“机器人”与“人”的社会关系也应该是可以被清楚界定的。于是我们有了著名的“机器人学三大法则”:
  第一法则:机器人不得伤害人类,也不得因为不采取行动而使人类受到伤害。
  第二法则:除非违背第一法则,否则机器人必须服从人类的命令。
  第三法则:在不违背第一法则及第二法则的情况下,机器人必须保护自身的存在。

  姑且不论这样的社会关系建构合适与否,至少对 ASIMOV 本人或习惯ASIMOV 的人们而言,这三条法则在逻辑上是清楚的。
  70 到 80 年代,在 P.K.DICK“银翼杀手”[注四]的世界里,“机器人”的定义开始遭到质疑:当科学的发达使“机器人”无法让人从外观上一眼断定,甚至是透过复杂的程序都无法加以辨认的时候,那“机器人”的定义该是什么?这项质疑所造成的效应并不单纯,因为这项质疑所松动并不只是“机器人”的基本定义,它所摇撼的其实是“机器人?人”在符号定义间原本应该清楚存在的那条楚河汉界。一旦这条楚河汉界被涂销模糊,人与机器人的社会关系便从此陷入了恐怖的不确定样态当中而不能再回头了。
  正因连“宰制者?被宰制者”间的界线都已暧昧不明了,在 P.K.DICK“银翼杀手”[注四]的世界当中,“机器人三大法则”并没有为“人们”带来清楚的阶级与平衡的秩序,反而只留下了种种的怀疑挣扎、与一连串的痛苦──对“机器人”与“人”来说都是(如果还分别得出来的话)──就如“银翼杀手”电影里所引用的视觉基调一般:永远都是下著雨的黑夜,到处都是龙蛇杂处分不清你我的拥挤。
  90 年代之后,随著好莱坞科幻电影的推波助澜和资讯网路的强势蔓延,“科幻”的各种可能推演也进入了恐怖的加速分裂状态。“银翼杀手”所带来的质疑在经过无数的增生与转化之后,到了日本科幻漫画家士郎正宗笔下所描绘的“攻壳机动队”未来网路世界当中,“机器人?人”间的那条界线开始脱离涂销模糊的状态,而隐约进入了另一种新的秩序当中 ── 一种更趋复杂的动态秩序当中。
  在“攻壳机动队”的世界里,士郎正宗似乎企图超越 ASIMOV 与 P.K.DICK对“机器人?人”之间因“人造物?原生物”这条基本定义界线产生动摇所带来的逻辑不安。不过他并没有以另辟蹊径来解决这个问题,而是尝试引入西方古老“灵魂?肉体”二元对立的分类方式来“?清”这个问题。
  基于某些周延的考虑,士郎显然在用词上做了些比较准确的修正(这在日本人来说是蛮难得的),“攻壳机动队”[注五]的英文名字“The Ghost in The Shell”就是士郎正宗所赋予“机器人?人”这传统二元对立项的一个统合式的新定义,而原先曾经迳渭分明而后遭到涂销模糊的“机器人”与“人”这两个对立符号在这个新的定义之下便从此退化成了一连串连续光谱式定义轴线上的两个特殊基点。

灵魂> Ghost <AI
肉体> Shell <人造物
 人> The Ghost in The Shell <机器人

  听起来好像有点复杂,但真的不难。士郎正宗的意思其实明白:无论是“机器人”、“人”、或甚至是其他各种形式的意识存在,大家都是“The Ghost in The Shell”,也就是“Ghost + Shell”。易言之,所有存在形式的差异不过是各种不同 Ghost 与 Shell 间的排列组合罢了。
  至于在大家都是“The Ghost in The Shell”的统一定义与前提之下,各种存在之间要如何彼此尊重,或重新建构彼此间特殊的社会关系,“攻壳机动队”不打算(不应该也不能)提出规范性的架构,士郎正宗留下了一个引出方向的问题,而这个问题的解答基本上是开放的。(至于这个思考架构是不是士郎正宗的‘原创’,似乎不是这儿的讨论重点,但感觉上东方禅味蛮重的,不是吗?!)
  士郎正宗所设定的这条重新面对“机器人?人”存在形式的光谱式定义轴线,以两个组合项的排列组合来构成,它们就是“Ghost”与“Shell”,在此分别说明如下:
  第一个部分是“Ghost”: 用来指构成存在的“意识”部分,勉强可以翻译成“灵魂”,但并不是很恰当。对士郎正宗而言(我的猜想),相较于 Soul 这个词所带来的强烈“生物性联想”,使用 Ghost 来代替常用的 Soul 可能隐含的意思是:Ghost 可以更广泛地用来指陈各式各样的“意识存在”。
  在“攻壳机动队”这部作品中曾经出现过的 Ghost 种类繁多,像是“自主的人类灵魂”、“人类灵魂(?)的劣化复制体”、“由人类所撰写具自动学习能力的 AI”、“在网路资料之海里自动产生的独立意识体”……等等等等。而其中,透过各种跨形体的传输管道(基本上,在士郎正宗的世界里是以高度发达的各种形式‘网路’作为基础),各 Ghost 间能直接产生各种互涉──沟通、入侵、侵蚀、覆写、甚至融合。所以单就 Ghost 层面来说,在分类与切割上几乎是越来越困难了。
  而第二个部分则是“Shell”:用来指构成物质存在的“物理”部分,形式多不胜数,举凡肉体、义肢、义体等均属此类,主要是作为“意识存在”的“载体”来使用。(‘载体’,就是像碗盘和瓶罐一般的东西啦,只不过这里用来承装的是‘意识存在’罢了。)在“攻壳机动队”的世界里,由于 Ghost 之间可以彼此自由地“流来流去”、甚至互相“盖来盖去”;而各个 Shell 也可以“改来改去”、以至于“换来换去”。是以“谁是谁”、“什么是什么”都快要搞不清楚了,“机器人三大法则”要用在哪里呢?“银翼杀手的挣扎”要对著谁呢?
  在 ASIMOV 的世界里,“机器人”看起来像“机器人”;“人”看起来像“人”。在 P.K.DICK 的世界里,“机器人”看起来像“人”;“人”看起来还是像“人”(但人的内心却已不见得那么地像人了。)
  但在士郎正宗“攻壳”的世界里,“机器人”看起来不一定像“机器人”;而“人”看起来却也不一定会像“人”。重新听听“攻壳机动队”的女主角草?素子所说的吧:我有时候会想啊:“或许我自己已经死了,现在的我只是义体及电脑所构成的模拟人格……”
  这就是士郎正宗所抛出来的问题──灵魂与 AI 的界线在哪里?肉体跟机械的界线在哪里?“人类”和“机器人”的界线在哪里?!
  在所有秩序被打散的同时,新的世界架构以问题的形式开放给所有的存在。这是士郎正宗所提供的科幻乌托邦,不是吗?!
  放在“机器人?人”的探讨框架之下,“变人”代表的是一种“木偶奇遇记”式的意识形态,奠基于 ASIMOV 式的“机器人?人”之定义关系与社会想像之中;甚至在 P.K.DICK“银翼杀手”的世界里,“变人”的愿望都是可能存在的,因为在上述两套社会逻辑之中,“变人”所代表会是一种升华、一种渴望;但在“攻壳机动队”所提出的“美丽新世界”里,“变人”这件事情却只可能会一再地被重制为一连串的问号:
  “变人”?什么要变人?谁要变人?变为什么人?为什么要变人?…………

#注解:

[注一] 虽然在精密的定义上“机器人”(Robot)一辞在今日早已成为一种稍嫌过时的机械想像,或许我们应该采取另一种更为准确的说法:“人造准意识体”,用来更广泛地定义与描述包括 ROBOT、ANDROID、REPLICANT、甚至是 SYNTHETIC HUMAN等复杂的存在形式。但基于探讨与行文上的方便,在此仍旧以“机器人”一辞涵盖所有类此的定义。[回本文]

[注二] 希腊神话中柯林斯(CORINTH)国王,或传说中尤里西斯的父亲薛西弗斯(SISYPHUS),死后在冥间的工作,是将一块巨石自山脚往上推,但是每次才将巨石推至山顶,巨石便会从另一面滚下去。薛西弗斯只得再将石头由山脚下推起。这项工作日复一日,持续不断且永不停止。[回本文] 

[注三] ASIMOV。这位大师不必我多介绍吧……[回本文]

[注四] 其实严格来讲,好莱坞电影“银翼杀手”(BLADE RUNNER)应该不能算是 P.K.DICK 的“作品”,而是采用其在小说“Do Androids Dream of Electric Sheep”里所建构的世界观与主要故事线所改编拍摄而成的“衍生作品”。[回本文]

[注五] 至于士郎正宗取的“攻壳机动队”这个汉字名称,其中似乎有学问的“攻壳”到底是什么,他自己说得倒是很明白,自己找本“仙术超攻壳”和“攻壳机动队”来看看就是了,此处不多做说明。[回本文]

#在台湾地区,人们可以透过下列作品来更加地?解“攻壳机动队”所廓绘出的世界:

“攻壳机动队”?漫画版(中译):
原著?漫画:士郎正宗;译者:张伟任。分上下两册,尖端出版,1995初版。【上册】【下册】

“攻壳机动队”?漫画版(日文):
原著?漫画:士郎正宗。全一册,讲谈社(日),1991初版。(推荐给有兴趣体会原文精髓和想看中文版里遭修剪的‘精彩画面’的人。)

“攻壳机动队─灼热的都市”?小说版(中译):
作者:远藤明范;译者:林秀兰。加珈文化出版,1997年初版。(依‘攻壳机动队’人物与世界观所撰写的衍生小说。)

“攻壳机动队”?游戏版(PS):
评价不错的 3D 另类射击游戏。SCE Inc.,1997。(驾著攻壳车解决任务,虽没有剧情深度,但蛮好玩的!)

其他杂七杂八的研究丛书与钱坑一样的周边产品:
不多介绍,有兴趣到处找找吧!(只是这部作品算是有些年代了,相关东西在台湾恐怕不容易找到咯……)
                  
原载于《科科电子报》No. 3;2000年02月29日   


 

 

© 东南西北工作室 DNXB Studi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