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资料馆 > 国语片 > 内容


 

 收藏本站


经典纪录-约翰·格里尔逊 (Classic Documentary-John Grierson)


影视资料馆 cncncn.com--电影电视剧剧情介绍及BT下载



主要演员: 约翰.格里尔逊
明星写真
导演: 张同道 cctv
地区/片长:英国/30
影视剧照

在线播放 经典纪录-约翰·格里尔逊


简介:

  一种纪录电影模式的命名者,一个时代的象征,纪录片史上一个响亮的名字——格里尔逊。他的作品只有一部,他的影响却到现在仍无法估量。他为世界纪录电影开拓了一个相对广阔自由的空间,许多大师和不朽之作得以诞生:《夜邮》、《锡兰之歌》……无不与他的名字相连,他的魅力和影响究竟在哪里?他为何被誉为世界“纪录电影的教父”?
约翰.格里尔逊John Grierson(1898—1972),英国

    英国纪录电影运动英国的一次以约翰t格里尔逊为首的有组织的纪录片摄制运动。始于三十年代。格里尔逊于1928年进入英国政府新设置的帝国市场委员会,负责领导该委员会的电影部,其任务是用电影手段来宣传政府的食品供应政策。参加电影部的有阿瑟.艾尔顿、巴锡尔.瑞特和斯图亚特.菜格。195 5年英国市场委员会解散,英国邮政总局接管了该电影部,改称邮政总局电影部,继续为协调政府与人民的关系拍摄纪录片。新加入的成员有保罗.罗沙、埃德加-安斯戴、阿尔培托.卡瓦尔康蒂、约翰.泰勒和晗里.华特等。格里尔逊于1937年辞职,两年后,邮政总局电影部由英国情报部接管,改称皇冠电影部,于1951年解散.格里尔逊在职期间,他领导下的纪录片制作者形成著名的"格里尔逊学派",电影史上的英国纪录电影运动即指这一学派在三四十年代的创作活动。

    英国纪录电影运动在创作思想上受苏联电影的影响较深,尤其是维尔托夫的"电影眼睛"理论。但与此同时,他们也广泛吸收了瓦尔特.鲁特曼的"交响乐式"蒙太奇手法、法国先锋派的各种倾向以及荷兰的尤里斯-伊文思和美国的弗拉哈迪的经验。因此,他们一方面十分强调影片的社会意义,主张纪录片应当是富有创造性的对真实生活场面的处理,是一种直接的宣传手段;另方面又非常注意在再现真实生活场面时进行艺术加工。英国纪录片学派的一些代表性作品,如瑞特的《锡兰之歌》(1934)、安斯戴和艾尔顿的《住房问题》(1935)、瑞特和华特的《夜邮》(I 936)、卡瓦尔康蒂的《煤矿工人》(1936)和泰勒的《烟雾威胁》(1937)等,都在画面构图、镜头剪辑、音画配台等方面极其讲究,以致有时"对于构图、蒙太奇和摄影的兴趣超过了对主题的兴趣"(萨杜尔语).然而,这种技术加工有藏明确的限度,决不允许在形象内容上有所添加或窜改。

    格里尔逊去职后不久即离开英国.英国纪录片学派的创作活动并来因此而受到影响。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纪录片学派全力为战争宣传服务,在创作上出现了两个主要倾向:一是以保罗t罗沙为代表的"纪事体裁",即通过解说词把现成的纪录片素材连缀起来,并赋以强烈的节奏,来体现某个富有教育意义的主题.例如他的《富饶的世界》(i 94 3)和《世界的财富》(1947)等。另一种顶向以汉弗菜.詹宁斯为代表,强调影片的人情味和幽默感,并以一种几乎和使用职业演员相同的方式,来使用真实生活中的人(例如街上的行人)。作品有《闲暇的时光》(1939)、《伦敦火火记》(i943)和《给梯摩西的日记》(1945)等。
    1951年皇冠电影部的解散宣告了英国纪录电影运动的告终。

代表作品:《漂网渔船》Drifters,1929
  


 

 

© 东南西北工作室 DNXB Studi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