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资料馆 > 动作片 > 内容


 

 收藏本站


射杀钢琴师 (Tirez sur le pianiste)


影视资料馆 cncncn.com--电影电视剧剧情介绍及BT下载



主要演员: 查尔.阿兹纳华 玛莉.杜芭
明星写真
导演: 特吕弗
地区/片长:法国/78
影视剧照

在线播放 射杀钢琴师


简介:

    为斩断不愉快婚姻回忆而隐姓埋名的钢琴师爱德华,以假名查理在巴黎一间默默无闻的小酒馆里担任伴奏钢琴师,即使一直暗恋着女侍应莲娜也不敢表白。一日,多年未见的弟弟积高因逃避黑道仇家的追杀而闯进了他的生活中,查理与莲娜被逼踏上亡命天涯的宿命……
    《射杀钢琴师》是杜鲁福的第二部长篇作品,荷里活B级犯罪电影的格局,却渗透着杜氏独步天下的抒情浪漫和对爱情的追寻,不落俗套的镜头运用总带出意料不到的剧情推进,每一个困局之后往往是柳暗花明,杀机与荒谬的喜剧感交错,牵动了观众追看下去的神经,其非凡成就足以比美尚卢‧高达的《断了气》。

[关于特吕弗]
  弗朗索瓦•特吕弗,1932年2月6日生于巴黎,在纳粹统治下渡过了他的童年,十四岁失学,到工厂里做工,但除了书本和电影,他对其它事物似乎都不感兴趣。十五岁时,他成立了自己的电影会,可惜理财不善,结果债台高筑而被关进感化院。在感化院里,他终于忍不住写信给他最敬仰的影评人安德烈•巴赞(Andre Bazin)。巴赞很欣赏他的才华,把他从感化院中救了出来,介绍他到文化机构里工作。十九岁,特吕弗失恋,带着怅惘的心情去服兵役,后来又因逃跑而再度入狱。巴赞第二次把他救出来,时值1953年。巴赞鼓励他在自己创办的《电影手册》中撰写影评。凭着激烈的言辞,特吕弗很快成为全巴黎要求最苛刻、笔锋最凌厉的影评人。

  1955年,特吕弗以16毫米拍成第一部短片作品《探访》(Une Visite),次年担任意大利导演罗西里尼(Roberto Rosellini)的助导,两年后再以《顽童们》(Les Mistons)夺得德国曼咸影展大奖。1959年,年仅27岁的特吕弗以首部长篇剧情片《四百击》(The 400 Blows)轻取戛纳电影节最佳导演奖。以后的,便都是历史了。

  1984年,52岁的特吕弗因脑癌病逝,终其27年的电影生涯中,共完成了21部长片和4部短片。

[关于新浪潮]
  1958年,当特吕弗、夏布洛尔(Claude Chabrol)等法国年轻导演纷纷拍摄出一批风格与以往的法国电影大相迳庭的作品时,法国《快报》周刊的专栏记者法兰索瓦•吉鲁(Francois Girod)第一次使用了“新浪潮”(Nouvelle Vague)这个名词来谈论这些作品,这就是“新浪潮”这个名词的诞生。从1958到1962年,大概有两百个法国新导演拍出他们的处女作。1962年《电影手册》(Cahiers du Cinema)杂志正式用了“新浪潮”作为这批电影的统称。

  这些“新浪潮”导演和过去的导演最大不同是在于他们对电影历史和理论的了解。之前的导演并不特别重视这些,因为当时电影的历史还不算长(才不过半个世纪多一点),但因为“新浪潮”的导演大多是影评人出身,并都在《电影手册》写过文章,所以也就具备了丰富的电影知识和理论。他们又猛烈抨击当时那些影片制作周期耗时,只靠巨额投资、有把握的明星、和靠故事情节来吸引人的片厂电影。他们注重的是导演的个人风格。到他们做导演时,他们便大都用他们的摄影机,以一种“自然”的方式来记录剧情或是人物,因为多是外景,所以拍摄时也多使用自然光和手提摄影机,跟着主角移动的镜头时常出现,有些类似记录片或是新闻片;另一个风格则是使用长镜头,结果就是电影往往带有强烈的记录性和传记的色彩。特吕弗便曾这样说:“应当以另一种精神来拍摄另一种事物,应当抛开昂贵的摄影棚,应当到街头甚至真正的住宅中去拍摄……”所以说,“新浪潮”是一个制片方式、也是一种电影概念的革命。

  “新浪潮”电影其它的特色还有:故事多以第一人称叙述;不使用成名演员,多使用不知名的年轻演员;不反映重大的历史事件,不具有社会性主题和政治性主题;影片中的场景大多是巴黎或是巴黎近郊;制作简单,制作期短。

  “新浪潮”影片的另一特性是幽默感。有时这些导演会蓄意拿电影这个媒体开玩笑,例如戈达尔(Jean-Luc Godard)的《法外之徒》(Band of Outsiders)中三个主角决定要安静,戈达尔就把所有的声音都关掉,特吕弗的《射杀钢琴师》(Shoot the Piano Player)中有个主角发誓他要是撒谎他妈就当场死掉,画面后面立刻接了一个老妇人当场猝死。“新浪潮”电影虽然是剧情片,但却可能是自超现实影片以来叙事上最令人困惑、最不连贯的电影。一般而言,因果关系相当松散。甚至主角都缺乏目标;人物四处漫游,突然介入某个事件,并花很多时间说话、喝咖啡或看电影,而且剧情经常转调,玩弄观众的期待,其松散的因果关系接导致片尾开放性与不确定的结局。

  “新浪潮”最著名的五位导演分别是戈达尔、特吕弗、夏布洛尔、侯麦(Eric Rohmer)和雅克•里维特(Jacques Rivette),他们在59到66年总共拍了32部的电影。这些电影的风格虽不一样,但创作上的概念和剧情进行的方式却有很多类同的地方。他们也成了“新浪潮”电影的核心人物。

  在法国“新浪潮”运动的影响下,六十年代以至七十年代期间,日本、英国、意大利、西班牙、巴西及美国均陆续出现了自己的“新浪潮”(New Waves)或“青年电影”(Young Cinema)族群的出现。    


 

 

© 东南西北工作室 DNXB Studi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