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见
(The Missing)
影视资料馆 cncncn.com--电影电视剧剧情介绍及BT下载
主要演员:
陆奕静 苗天 张捷
明星写真:
导演:
李康生 地区/片长:台湾/87
影视剧照
找 在线播放 不见
简介:
启用不久的台北县四号公园又大兴土木了,三分之二的腹地被铁皮墙团团围住,迅速地搭起一座巨大的灰色鹰架,于是公园仅存的一小片绿地时时人满为患……。某日,公园发生了失踪事件,一位阿嬷因为拉肚子跑进公厕,出来时三岁小孙子已经不见了,阿嬷发疯地找……在一筹莫展之际,她决定到灵骨塔找她先生的鬼魂求救……。而另一位迷恋网咖的逃学少年,回家发现他那喜欢在公园??的爷爷也不见了?!「不见」恍若世纪流行瘟疫sars般,一发不可收拾……
不见得奖纪录: 2003釜山影展 新潮流奖 最佳影片 2004鹿特丹影展金虎奖、影评人奖、亚洲电影发展协会奖
《不见》&《不散》:以艺术的名义 --花落闲潭 如果说,拍过《征婚启事》、《美丽与哀愁》的台湾导演陈国富自《双瞳》开始了向商业电影模式的尝试,那么蔡明亮呢,看完《不散》之后,我只能说他向艺术又进了一大步。 1994年凭借《爱情万岁》获得威尼斯金狮奖的蔡明亮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导演之一,作为台湾新电影运动的领军人物,又有着国外资金的支持,他可以从容不迫地将艺术进行到底。事实也正如此,从《青少年哪吒》到《爱情万岁》,到《河流》,再到《你那边几点》,他是如此固执地执着于同样的主题,变本加厉,沉迷到无以复加。我们也看到李康生,就是那个纤弱敏感、沉默孤独的自闭少年——小康,他在蔡明亮的电影里长大,这回他拍出的处女作《不见》,在2003年的韩国釜山电影节竞赛单元上获得一致好评。 要怎么说呢?《不见》和《不散》,就如蔡明亮的电影和戏里永远的“小康”一样,有着纠缠不清的关系,我们很容易地就看出,同样是关于现代都市越来越快的节奏和历经千年依然如故的人性之间的矛盾,这次很特别,它们不像《爱情万岁》,不像《你那边几点》,李康生和蔡明亮这次甚至摒弃了情节,只是用一个又一个长镜头来告诉我们这个道理。《围城》里那位自以为是的诗人曹元朗说的“不必懂诗,诗有意义是诗的不幸”,放在今天,难道也可以说成“电影有情节正是电影的不幸”? 有些人总是挑战我们的观影习惯,当然打破常规不见得是坏事,观众和导演同样乐意尝试。长镜头本来就是蔡明亮独特的电影语言,比如常常被提及的杨贵媚在《爱情万岁》里长达十分钟之久的哭泣,镜头记录了真实的时间流逝,影片里的陈小姐在清晨的公园里走,高跟鞋的笃笃声犹如敲击到心灵的鼓点,没有任何矫饰,然后她就停下来哭,越哭越凶,都市人在压抑之后的歇斯底里的宣泄,情绪变化的起落以及在这些行为背后隐藏的意义同时也被揭示出来了,这样的表现大胆得前所未有,当然十分震撼。用长镜头来记录生活的原状态,在《不见》里,李康生也延续了这种语言,我们看到那个丢失了孙子的外婆焦灼不安无头苍蝇般地奔走,穿过一条又一条街,那种着急得发狂的心情很容易就体会到了。此外还有什么?《不见》讲的就是一个婆婆带孙子去公园玩,然后把孙子弄丢了,然后她就出去找寻,走路,坐摩托车,告诉警察……在怎么也找不到的情况下,她求诸于死去的先生的灵魂帮她找回小孙子。同时,有一个老先生他得了老年痴呆症,他以为那个小孩就是他孙子,其实那一天是他们两个在一起。老先生有一个国中生的孙子,那国中生的孙子以前跟他也很好,但是现在他长大了,之间就有些隔阂,孙子整天沉迷网吧,甚至很长时间都不知道爷爷的失踪,后来因为某种关系,那个国中生的小孙子也去找这个老年痴呆症的爷爷,两条线索都在找。就是这样一天寻找的时间一直到深夜。当然里面也有一些感人的小细节,比如那个在巷子里卖萝卜羔的小贩,在听说了婆婆的诉说之后就在叫卖声里加上一句“小奕,你在哪里?婆婆在找你”来帮助寻找,很有意思,镜头仿佛定格在那条破旧的巷子里很久很久,我听着单调的叫卖,一遍一遍又一遍,快要让人等得没有耐心的最后一刻,突然觉察到了叫卖声的变化,这个变化让我在心里微笑了一下。 这真的不是一部好看的电影,情节过于简单过于沉闷象极小康的风格,镜头真实细致得繁琐拖沓,导演傲慢地不屑于去整理一个又一个混乱毫无牵连的片断,没有伏笔没有呼应,一直到最后,路灯映在围墙上的两个人影,老人牵着孩子的手在走,很亲密,然后突然就响起了惟一的音乐“泥娃娃,泥娃娃,一个泥娃娃,没有那眼睛没有那眉毛,眼睛不会眨……” 《不散》,蔡明亮的作品,据说和《不见》本来是姐妹片,但两人越拍越长,最后索性各自独立。我还是有所期待的,门口横幅上“福和大戏院”的字体拙劣得好像小学生的手笔,这间戏院里正上映《龙门客栈》,宽敞的观影大厅里疏疏落落的观众,我进来得也不晚,银幕上刚开始打出片名,接下来是导演胡金铨的名字,然后是演员、摄影、场记……好多年前的武侠片了,曾经非常卖座过。电影正式开始了,应当认认真真地坐下来看了。那个瘸了一条腿的女人是戏院的清洁工,她很吃力地一步一步走过来,坐下,然后我们看着她一口一口地吃面,看着她用刀把寿桃仔细地切开,分出一半装进袋子里,也许蔡明亮太珍视时间的流逝了,所以才不舍得让我们错过任何一点细微的动作,那都是在时间里的。 如果说长镜头为了展示生活的原状态,取得一种真实感,那么我觉得在蔡的镜头里,这种真实被人为地扭曲了,电影的节奏甚至比生活更慢。记者采访李康生的时候他说蔡的电影节奏慢是为了适应他的慢节奏,影片里的小康做什么都是慢慢的,我们觉得怪怪的,可在他就是再自然不过,于是蔡明亮让我们明白其实每个人的节奏都不一样,并不是不自然,有了李康生之后,蔡的电影都是慢节奏的,这形成了他的风格。风格这种东西一定要是成功后才有的,否则会叫做败笔或缺陷。看着杨贵媚推开卫生间每一扇小门,关紧每一个水龙头,现实中要多长时间她甚至用了更长的时间,然后我就有点不耐烦起来,生活已经如此了,电影里还要一再提醒我们拥有的不过是寂寞不过是重复不过是无聊而已,有多么残酷!那个电影放映员李康生,来到杨贵媚曾经呆过的房间,看到了那半颗寿桃,他始终没有碰见杨,如果这是要提醒人生充满了擦肩而过的遗憾这样一个道理,导演未免太煞费苦心,事实上片中几个人物时不时的发怔和过于缓慢真实的行动已经大大削弱了我的理解力和想象力。《龙门客栈》结束了,戏院散场了,既然叫做《不散》,曲终人散之后当然也没有继续下去的理由了,清洁工打扫完落幕的戏院下班回家,外面下起了雨。这间曾经兴盛的戏院放完了最后一场电影关门了,明天也许她要去寻找另一份工作了。我好像在看《龙门客栈》,因为太多别的琐碎情节的插入有点似懂非懂,提醒自己有时间要去重看一遍这部经典的武侠片。 情绪一旦过头了容易导致偏执和疯狂,艺术过头了让我们看不懂。不是说艺术电影不好,要知道哪怕象好莱坞这样商业电影的天下依然有很多坚持艺术品味的导演,更让我们敬佩,可电影终究是大众文化不是?如果一味拘于影评人的小圈子里自得其乐,岂不也是失去森林之举吗?我承认蔡明亮很有勇气,他对电影的追求是少有人可以比拟的,“我为什么要照顾观众?观众不就是花个10块钱来寻找娱乐的吗?不,我的电影从来不讨好观众。我认为电影不是供你来逃避现实的,这个世界上,每个人的娱乐太多了……”,所以他表现了单调、空洞、无聊,每个人都无法逃避的生存状态,可我也记得他说过“不讨好观众,并不意味我放弃观众”,所以我们才会欣赏没有爱情的《爱情万岁》,跟着小康去感受一系列的孤独。可是这次,我不知道他要表现什么,或者,他也根本不需要我们去了解,只要我们去感觉,哪怕只是一种支离破碎凌乱的感觉而已。不媚俗,不意味对观众的感受不管不顾,以艺术的名义故弄玄虚,也许他们成功了,可我不欣赏这种成功。
好像《不散》里的福和大戏院,极大醒目的字,拙劣的字迹,一旦堂堂正正地出现在某个显赫的位置上,我就开始怀疑自己的眼光,这究竟是大师的风格或是独特的另类,没有自信到一下子失去了鉴赏力,我没有童话里的小孩子的勇气,惭愧惭愧。
|
|
|
|
|